园林假山系列之假山小品
在江南古典园林中,我们常常能看到在堆土的土山山坡边叠置有大量的山石,或散置山石,这些山石既可阻挡和分散地表径流,防止因雨水冲刷而造成水土的流失,具有挡土墙的性质,同时又是处理山体层次和曲折变化的艺术手法,有时还常常和园路相结合,以引导游人观赏山体景色(图1、2)。有的则因受到园林用地面积的局限,而又要堆叠起较高的土山,这时则常用山石来作为土山山体的山脚,以缩小土山所占的底盘面积,而又可堆叠起具有相当高度和体量的假山
假山山脚施工技术
假山山脚施工是山体施工起始部分,其主要工作包括拉底、起脚和做脚。这三部分是紧密联系的。 所谓拉底,就是在山脚线范围内砌筑第一层山石,即做出垫底的山石层。拉底的方式和拉底山脚线的处理见下面的简述。
石头在水边的两种运用的方式
石头在水边的运用,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硬性(亦称刚性)驳岸,另一种是无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软性驳岸。 硬性(或刚性)驳岸的实用性比较广泛,是以钢筋混凝土及砖石筑构而成,其特点是池底与驳岸一体,防水性能较好,岸边的泥土不至流失,水质处理较容易。硬性驳岸作法分两种,一种是垂直式驳岸,另一种为倾斜式驳岸。
假山施工拉底应注意几个要点
在假山施工中的拉底,就是在假山基础上叠置最底层的自然假山石的术语,选用顽夯的大块山石拉底,具有坚实耐压、永久不坏的作用,同时因为这层山石大部分在地面以下,小部分露出地表,而假山的空间变化却都立足于这一层,所以古代叠山匠师们把拉底看作是叠山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