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植物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一:明确设计意图,了解栽植任务 园林景观植物栽植是园林绿化工程的一部分,必须对工程设计意图有深刻的了解,才能完成设计者的表达设计要求。如同样是一棵银杏,如果作为行道树栽植就应选雄株,并要求树体大小一致,配植时通常为等距对称,作景观树栽植时则雌雄株均可,树体规格大小可以有异,枝下高没有固定要求,进行组景时可单植,也可多株群植。需要注意的是,栽植时应注意树冠交接处的距离。必要时,应留足生长空间。其次,栽植过程中还应注意因树种混植不当而致使病虫害的严重发生这一后果。如大面积单一树种栽植,将会导致严重的病虫害的发生。国槐与泡桐的混植,则有可能造成椿象,及水木坚介的大面积发生,柏树类则应远离蔷薇科树种,以避免苹桧锈病的严重发生。另外,景观植物栽植因受施工的期限,施工的条件,以及相应工程项目的制约,需根据施工进度编制详实的栽植计划,及早进行人员,材料的组织和调配,并制定相关的技术措施和质量标准。 二:现场地形处理,定点测量放线 根据设计图纸进行种植现场地形处理,是提高栽植成活率的重要措施。必须使栽植地与周边道路,设施等合理衔接,排水降渍良好,并清理建筑垃圾和杂物。 依据施工图进行定点测量放线,是设计景观效果表达的基础。行道树的定点放线,一般以路沿和道路中轴线为依据,要求两侧整齐对仗。对设计图纸上无精确定植点的树木栽植,特别是树丛,树群,可先划出栽植范围,具体位置根据设计思想,树体规格和场地现状等进行综合考虑。一般以植株长大后,株间发育互不干扰为原则。 三:预先开挖树穴,调整准备树木 树穴开挖乔木类栽植树穴的开挖,以预先进行为好。特别是春植计划,若能提前至秋冬季安排挖穴,有利于基肥的分解,和栽植土的分化,可有效提高栽植成活率。树穴的平面形状没有硬性规定,以便于操作为准。树穴的大小和深浅应根据树木规格和土层厚薄,坡度大小,地下水位的高低及土壤墒情而定。实践证明,大坑有利于树体根系的生长和发育:如种植胸径为5--6厘米的乔木,土质又比较好,可挖直径80厘米,深60厘米的坑穴。一般乔木的坑穴不小于1立方米,灌木坑穴不小于0.5立方米。风沙大的地区,大坑不利于保墒,以小坑栽植。竹类栽植穴的大小,应比母竹根蔸略大,比竹鞭稍长,一般为长方形,长边以竹鞭长为依据。
广玉兰大树移栽技术
广玉兰为木兰科常绿乔木,叶厚革质,花白色,芳香,喜湿润肥沃土壤。它以其挺拔的干形,光亮浓绿的叶片,硕大洁白的花朵备受人们的青睐。在园林绿化施工中经常需移植一些大树,但目前广玉兰大树移栽有一定难度,且成活率往往不理想。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园林大树移植后养护技术
一、支撑树大招风,大树种植后应立即支撑固定,慎防倾倒。正三角桩最利于树体稳定,支撑点以树体高2/3处为好,并加垫保护层,以防伤皮。 二、控水新移植大树,根系吸水功能减弱,对土壤水分需求量较少。因此,只要保护土壤适当润湿即可。土壤含水量过大,反而影响土壤的透气性能,抑制根系的呼吸,对发根不利,严重的时候会导致烂根死亡。一般来说,第一次淋水后,待10天左右开穴浇一次水,以后10~15天浇一次,但要根据天气情况、土壤质地情况而定。 三、喷水大树地上部分特别是叶面因蒸腾作用易失水,必须及时喷水保湿。喷水要求细而均匀,并且及地上各个部位和周围空间,为树体提供湿润的气候环境。可采用高压水枪喷雾,或将供水管安装在树冠上方,根据树冠大小安装一个或若干个细孔喷头进行喷雾。也可用“吊盐水”的方法,即在树枝上挂个装满清水的盐水瓶,运用医药上吊盐水的原理,让瓶内的水慢慢滴在树体上,并定期加水,既省工又节省投资。一般在抽枝发有5~10片叶后,可停止喷水。 四、遮荫大树移植初期或高温季节,要搭棚遮荫,以降低棚内温度,减少树体水分的蒸发。在搭棚时,遮荫度为70%左右,让树体接受一定的散射光以保证树体光合作用。以后视树木生长情况和季节变化,逐步去掉遮荫物。 五、施肥大树移植初期,根系吸肥能力差,宜采用根外追肥,一般半个月左右一次。用尿素、硫酸铵、磷酸二氢钾等速效肥料配置成浓度0.5%~1%的溶液,选早晚进行喷洒。根系萌发后,可进行土壤施肥,要求薄肥勤施,慎防伤根。 六、中耕松土为了保持土壤良好的透气性而有利于根系萌发,应做好中耕松土工作,以防土壤板结。
园路工程设计中的几个要点
随着绿化市场的逐步拓展,工程建设监理应运而生,这为杜绝“豆腐渣工程”和合理支付工程经费提供了保障。绿化工程虽不像建筑工程那样“人命关天”,但如果运作不规范,极有可能出现设计与实际效果大相径庭,造成资源和资金上的浪费。 不少地方政府已意识到绿化工程监理的重要,但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规范的绿化工程监理细则,也未设立专门的园林绿化监理工程师考核制度,而绿化监理工程师考核制度,而绿化工程又以栽种植物为主要内容,十分注重感观效果和生态效应,因此绿化工程监理是其他监理工程师所无法替代的。南京立体绿化就多年来的经验认为,要想做好绿化工程监理应从以下交方面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