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08 09:41
浏览: 54
踏跺和蹲配
这是一种用山石来点缀或陪衬建筑的常用手法,其主要目的是在于丰富建筑的立面,强调建筑的出入口。由于我国的园林建筑大多筑于台基之上,内高而外低,这样建筑的出入口就需要用台阶来作为室内外上下的衔接部分,一般建筑物常采用整形的石阶,而园林建筑则常用自然山石来替代条石台阶,叠砌成自然式的踏跺,俗称假山踏步,雅称“如意踏跺”,以含平缓舒坦、吉祥如意之意(图5)。由于园林空间和庭院布置强调的是自然环境,所以采用自然踏跺,不仅具备了台阶的功能,而且有助于处理从人工建筑到自然环境之间、室内到室外的过渡。这种假山踏步一般选用扁平形状的山石,每级的高度一般在10~25厘米,而且每个台阶的高度也不一定要完全相等,最高的一个台阶可与建筑物的室内地面台基等高、做平衔接,这样可以使人从室内出来,下台阶前有个准备。在叠砌时以上石压下石缝,上下交错,上挑下收,以免人上台阶时脚尖碰到石级上沿,即不能有“兜脚”。山石的每一级应叠砌平整,其形式常做成荷叶状,并有2%左右的下坡方向的倾斜度,以免积水。江南园林中的山石踏跺有石级并列、相互错列以及径直而上、偏径斜上等诸种形式。当建筑物的台基不高时,可做成前坡式的踏跺,如苏州狮子林“燕誉堂”前的踏步(图6);当建筑物的台基较高,人流量较大时,则可采用从两侧分道而上的踏跺,如苏州留园“五峰仙馆”大厅前的踏步